交易落地前,楷码科技需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结构性调整信息科技。首先是通过派生分立剥离持有的维度信息技术(苏州)有限公司 65% 股权 —— 派生分立是指原公司以其部分资产设立新公司,原公司存续的分立形式。分立完成后,楷码科技对维度信息的持股比例从 100% 降至 35%,维度信息由全资子公司变为参股公司。这一操作的核心目的在于剥离非核心资产:维度信息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咨询服务,与楷码科技聚焦的企业管理软件开发主业关联度较低,剥离后可使楷码科技的资产结构更纯粹,便于光庭信息后续整合。
业务协同与技术融合的双向赋能
楷码科技的核心价值锚定在市场的本土化服务能力信息科技。该公司成立于 2014 年,长期为企业提供管理软件定制开发与运维服务,客户覆盖汽车零部件、电子制造、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。其典型案例包括为某汽车电子巨头开发供应链管理系统,为东京某商业银行定制风控管理平台,在关东地区制造业企业中拥有 20% 以上的市场渗透率。这种深耕多年的本地化资源,正是光庭信息迫切需要的 “市场敲门砖”。
业绩承诺与长期盈利预期的双重提振
从历史财务数据看,楷码科技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创造能力信息科技。2024 年度,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.31 亿元,净利润 3318.21 万元,净利率达 25.3%,显著高于软件行业平均 15% 的净利率水平;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84.03 万元,虽然低于净利润,但主要系应收账款周期所致(客户平均账期为 90 天),随着光庭信息后续加强资金管理,现金流有望进一步改善。截至 2024 年末,楷码科技资产负债率为 38.5%,主要为应付账款和少量银行借款,财务结构稳健。
交易双方签订的《业绩承诺补偿协议》为光庭信息的投资收益提供了明确保障信息科技。协议约定,楷码科技 2025-2027 年需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3800 万元、4500 万元、5200 万元,三年累计承诺净利润 1.35 亿元,较 2024 年实际净利润增长 57%。按 3.6 亿元收购价测算,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9.5 倍、8 倍、6.9 倍,远低于 A 股软件服务板块平均 40 倍的估值水平,存在明显的估值洼地。若业绩达标,光庭信息的每股收益将增厚约 0.2 元、0.25 元、0.29 元,对当前股价(约 35 元)形成有力支撑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财务协同效应信息科技。光庭信息 2024 年研发费用 1.56 亿元,占营收比重 28.3%,高强度研发投入对利润形成一定压制;而楷码科技研发投入占比仅 12%,更多依赖成熟解决方案的复制。收购后,光庭信息可将 AI 技术模块植入楷码科技的现有产品体系,减少重复研发投入,预计每年可节约研发成本 800-1000 万元。同时,楷码科技的客户资源可带动光庭信息原有汽车软件业务的销售,形成 “交叉销售” 效应,保守估计每年可新增海外收入 5000 万元以上。
软件服务商海外扩张的 “光庭模式” 样本
光庭信息的收购案例,为软件企业出海提供了可复制的 “并购 - 整合 - 增值” 路径信息科技。相较于用友网络、金蝶国际等企业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逐步拓展的模式,光庭信息选择 “收购成熟团队 + 嫁接本土资源” 的方式,显著缩短了海外市场的培育周期。数据显示,自建团队进入市场平均需要 3-5 年培育期,而通过收购楷码科技,光庭信息可直接获得其 10 年积累的客户关系、行业资质(如信息处理推进机构认定的 “特定技能企业”)和本地化人才(80% 员工具备日语商务水平),将进入壁垒降至最低。
从行业竞争格局看,此次收购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信息科技。目前软件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份额不足 5%,而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市场(规模约 2500 亿美元),长期被 NTT Data、富士通等本土企业主导。光庭信息的成功突围,可能促使更多同行采用 “并购 + 技术输出” 的策略:比如中科创达收购欧洲汽车软件公司,宝信软件收购东南亚工业软件企业等。当软件企业的技术能力与本地化资源深度结合,有望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,而光庭信息与楷码科技的整合案例,或将成为这一进程中的标志件。